2007/2/21

關節疼痛的就醫祕訣

2006/12.楊宗翰醫師

病痛,病痛,這是大家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一輩子大痛、小痛,這兒痛、那兒痛、或心痛總是難免。可是你知道嗎?疼 痛正是我們身體的警報器,不可輕忽,千萬別以為久「痛」成良醫,而是要多多關心為什麼會痛,到底我們的身體要告訴我們什麼,別因小痛不醫,而真的生出病 來。我們從痛的來源談起,關節疼痛要注意什麼、該如何就醫。


痛是怎麼來的
痛和冷熱覺一樣,都是由感覺神經產生。當身體的痛覺產生時,表示「責負這個區域」或是「有相同來源」的痛覺神經受到刺激。一般來說會引起痛覺的刺激包括:受傷(凍、燙、切、裂)、發炎、壓力(腫、漲)、血流不通(缺氧)或是神經的問題(壓迫、腫漲、發炎、病變、敏感)。所以,面對關節疼痛時,下面幾點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

  • 痛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組織或是器官。是一個地方痛還是全身都痛,是一個還是多個關節痛,痛的有那些關節。
  • 痛的感覺及程度,及是否有什麼情況會痛的更厲害或是會比較不痛,不同的感覺及程度,常代表不同的刺激及原因。
  • 痛多久,是一週、一個月、還是半年或好幾年;是愈來愈痛、一樣痛,還是比較不痛了。
  • 是否合併其他的症狀, 如:右肩痛合併右上腹不適或是黃膽,就可能是肝膽的問題,而非單純的右肩問題。

要注意什麼:危險訊號
就 醫時上面這些和疼痛有關的基本資料是缺一不可,說不清楚,診斷就有問題,治療自然有偏差。此外,大部分的人,有疼痛時可能都會想:會不會是太累或是使用過 度,自己休息幾天就好了,但這時可能會因此錯過及早就醫的機會。以下五點就是要及早就醫的警報,出現就一定要快快就醫。不可輕乎!
  • 發燒或發炎(紅、腫、熱、痛):代表出現發炎現象,不是單純休息就會好。
  • 大痛,痛到冒冷汗或是三更半夜會痛醒:代表影響到骨內、血管或是內臟的大問題。
  • 體重減輕:可能有其他內臟或是全身性疾病存在。
  • 手腳沒力,大小便有問題:肩頸痛或是下背痛,且合併上面的問題,可能是影響到神經要儘快就醫,錯過早期治療的時間可能無法恢復。
  • 全身痛,痛超過一個月,或是愈來愈痛:痛得不簡單,可能有其他的問題。

該看哪一科的醫生:看風濕科就沒錯了?
一 般人關節痛,直覺就是骨頭有問題,因此要看骨科。但真的是這樣嗎?醫療院所的分科,主要分內科和外科系統。簡而言之,要開刀處理的看外科;反之,診斷不明 要做檢查,或是治療只要吃藥不用開刀的,就看內科。如:(腦)神經內科和(腦)神經外科,心臟內科和心臟外科,胸腔內科和胸腔外科,這些一看就知道是內科 還是外科;但也有些不是那麼直接,但大家想一想還是可以知道的,如腎臟(內)科和泌尿(外)科,肝膽胃腸(內)科與一般外科和大腸直腸(外)科或直肛 (外)科。因此,大部分的科別,都有各自對應的內科或是外科。但,你知道骨科是內科還是外科嗎?骨科其實是骨「外」科,專門處理需要開刀的關節骨骼問題。 有和骨科對應的內科嗎?有人會想到復健科。復健科不開刀,但復健科主治中風、外傷或是運動傷害後的復健,也就是以復健治療為主。大概沒人想到是風濕(過敏 免疫)科吧!風濕科其實就是骨(內)科,專門處理非外傷及運動傷害造成的肌肉、軟組織或是關節相關的內科問題,特別是關節炎(關節或關節週邊出現紅腫熱痛 等發炎現象),且因為許多關節炎的病因與免疫系統有關。因此,風濕科又稱為風濕免疫科。此外,免疫系統病症常常變化多端,因此,風濕科有時又像疑難雜症專科。

結論
其實,醫療分工精細的程度早超過一般大眾的想像。各專科,隔科如隔山,以類風濕關節炎為例,今日的治療和五年前相比,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不可同日而語。而這些進展已不是非專科的醫師所能想像。
關節疼痛的治療,最怕的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是胡亂使用止痛或消炎藥,而忘了身體為什麼會痛?到底在痛什麼?一旦出現危險訊號,一定要儘早尋找合適的醫 師就診,即使以往認為最難治的類風濕關節炎及全身性紅斑狼瘡都有很多有效的新治療,不再只是類固醇加消炎藥。而常見的痛風(關節炎),只要經過適當的治 療,終身不再痛風發作,也不是夢。
  1. 環台醫療策略聯盟 (2007/1/29) : part1 & part2
  2. 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part1